Limbo 邊緣狀態

Limbo 邊緣狀態

R   8星

 
觀賞愛爾蘭籍新銳導演Ben Sharrock的“Limbo(邊緣狀態)”,可能會覺得
似曾相識.  它有美國Wes Anderson作品中攝影取鏡及角色闡述格調,瑞典
國寳級Roy Anderson電影的冷漠枯燥環境和平凡呆滯人物, 芬蘭Aki
Kaurismaki夾雜批判思考性的冷幽默,以及不少國際電影對”移民”心態話題的
探索, 最為令人感動的是: Sharrock在本片中註入相當層度溫馨黑色幽默,
讓人在傷感無奈中夾雜著不少歡笑.   全片主缐是在年輕敍利亞難民
Omar(Amir El-Masry), 逃難時海上手傷,爾後好不容易到了英國,卻被送往
北蘇格蘭沿海小島Uist Iskands等待移民宣判.  在此荒郊僻野民風保守環境中
, Omar和不少移民身份未定的難民同學,在一板一眼女教師Helga和不識時務
的男助手Boris教導下學習英國文化.  Omar並和來自阿富汗的Farhad(Vikash
Bhai),及非裔兄弟Abedi(Kwabena Anash)和Wasef(Ola Orebiyi)分派到
同一小屋共住. 這一家子難友,常在課餘後觀賞風潮已褪的美國電視影集
”Friends(六人行)”,共編屬於他們自己的自由夢. Omar不時來到鎮上”電話亭”,
打電話給同樣逃出老家,卻住在他國的父母以慰鄉愁. Omar也常拎著祖父留給
自己的oud(烏德琴),在海邊鄉鎮四處走動,閲歷島上民風百態. 在此靜候身份
幾年的Farhad人較樂觀,同時喜愛西方音樂,更是崇拜英國搖滾樂歌手Freddie
Mercury,不斷鼓勵Omar思維正向,重新拾回音樂熱衷,還以Omar未來音樂經
理人自居.  總是鬥嘴的兄弟Abedi和Wasef, 竟也有不能告人隱私.  四個難兄
難弟,常常站在門口等待移民郵件,卻總見郵差擦肩而過. 隨著事件逐一發生,這
群”同是天涯淪落人”難民,竟在最後走上不同人生際遇.

 

 

  據聞“Limbo(邊緣狀態)”創作, 是編導Ben Sharrock曾在Syria(敍利亞)
生活及目擊Algeria(阿爾及利亞)難民營內生存之道得來靈感. Sharrock沒有
採取”用濫”的難民營前後生死掙扎,或是人道缺乏的”煽動”情節, 反而改用略帶
喜氣及寫實手法,將已經身處在所謂”民主自由”英國海隅一角的中東及非洲難
民,以行動局限生活調適, 前途茫茫思鄉情切,來打造出困境呈現的浮世繪.
Sharrock以主人翁Omar眼光,集中個體感受人性弱點,娓娓訴說難民心聲, 有
意無意發出悲天憫人請命暗喻.  Sharrock也在全片多處橋段種入缐索, 像是
Omar打電話時面對無止盡公路; Omar帶著樂器四處孤寂行走; 課堂上難民學
生”I used to be”英文造句; Farhard對Freddie Mercury及公雞的偏愛; 編導Sharrock
沒有在片中刻意雕飾,卻成功以鏡頭色彩,人物交流烘焙出難民血涙心聲. 相信
Ben Sharrock憑藉著2015年”Pikadero(皮卡德羅)”及2020年”Limbo(邊緣
狀態)”, 的確在英國及國際影壇,闖出其獨特名號. 當然本片攝影Nick Cooke,
運用預算極其有限場景,在沙石遍佈沿海冬景, 家徒四壁居住環境, 空蕩無幾破
爛超市, 呆滯沉悶幾場聚會,巧妙運用鏡頭設計出充滿創意畫幅,效果卓越.  全
片卡司中, 最為搶眼當然是VikashBhai演出樂觀外向卻涙留人後
的Farhad, 及Amir El-Masry詮釋無法向外界傳達自己心靈創傷的主人翕
Omar, 兩人不論是個人獨處或是多次交集,都能抓住角色不同層次神髓,成績
是深刻動人. “Limbo(邊緣狀態)”, 是部充滿”人情冷暖”尷尬囧意,同時寓意深遠
反映難民社會的黑色喜劇,值得推薦.

R. 8 星
牙牙語 yarwei@chinesera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