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tz戰火尋親路

二戰倫敦烽火連天,思親少年回家路 7

PG-13.      7 星

『 The Blitz』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希特勒領導的德國納粹政權,在1940年9月7日至

1941年5月11日,為期超過8個月對英國發動持續性轟炸行動,尤為甚者是前57天對倫敦日夜不停轟炸,及12月29日夜晚至翌日清晨在倫敦上空投下超過十萬發炸彈造成的「倫敦史上第二大火災」。英國政府為了確保「歷史傳承」,將多達80萬倫敦市民年幼子女

,由政府分配掌控運往英國各地自願收留照顧「小災民」的熱心家庭。根據這段歷史編寫

影視作品:像是《The End of the Affair愛情的盡頭》,《Atonement贖罪》,《Their Finest他們的美好時光》,都有令人感動的劇情描述。 作品一向是替社會邊緣族群發聲

的英國非裔美國奧斯卡最佳導演Steve McQueen ,最新作品《 Blitz戰火尋親路》,故事

靈感啓發於『 The Blitz』時期早已褪色照片,煙硝廢墟中看似無懼的非裔少年,繼而

推展可能烽火境遇造化,企圖揭開一隅少為人知的種族歧視經歷。

 

雖說影片前十分鐘「開章名義」展現出『 The Blitz』的轟炸片段經過,編導McQueen

仍以消防人員救火掙扎,強調少人注意艱辛。接著影片轉入正題,白人單親媽媽Rita

「Saoirse Ronan」帶著有一半非裔血源9歲兒子George 「Elliot Heffernan」,和父親

住在倫敦老家,並和倫敦百萬市民一樣,生活在警報響起,就得尋找「地鐵」當「防空洞」藏身的生死邊緣之中。由於政府建議,Rita依依不捨將獨子George送去搭前往自願收留鄉民住家的離情依依列車。孰料George半途下車,竟然走上回家之路。當然也在途中有不少和「種族」,「階級」有關的成長際遇。

 

看到本片電影海報,或是Saoirse Ronan標準粉絲,觀眾或許以為這是部傳統母親尋子

烽火路題材影片。事實不然,編導Steve McQueen 將本片改以一向生活在白人社會的

「黑白」兒子角度出發,觀看二戰時期烽火連天之際,以「白人」為主英國社會:這包括有「百姓求生掙扎」,「無名英雄正義愛心」,「對於非裔潛在歧視」,「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社會寄生蟲趁火打劫」等,都是值得觀眾細心品味話題。不管事實如何,揭露多年來在英國歷史中少有記載的邊緣族群心聲。至於George成為白人Albert 「Stephen Graham」偷竊代打一段,則有借用英國文豪Charles Dickinson 『Oliver Twist 』中

Fagin ,或是法國Victor Hugo  『Les Misérables 』中Thénardier 的「移花接木」之嫌。

至於全片卡司表現,Saoirse Ronan從享受單身,到心境上下起伏的母親一角變化不小,

成績依舊是不負眾望「比起今年另一部「頹廢女找尋過去純真自己」的作品《 The Outrun新生的逃亡》 要在戲份重量上略遜一籌」;從未演過戲的新「星」 Elliot Heffernan,貫穿全片毫無怯場,充分將涉世未深,同時對自己「人種歸屬」混淆不清的中心人物,刻劃令人憂心感動,是McQueen為本片奠定成功的最大特色。《 Blitz戰火尋親路》並非典型戰爭求生影片,卻是對於歷史可能疏忽的邊緣族群一次「正名」代言!

 

7 星

 

牙牙語yarwei@chinesera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