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情緣驚變 內心戲見張力 : 柏林症候群 Berlin Syndrome

6★/10★                                                                                      牙牙語

澳洲女導Cate Shortland執導過兩部女性主義自覺影片《Somersault我行我愛(2004)》及《Lore純真的消逝年代(2012)》,其最新作品《Berlin Syndrome(柏林症候群)》風格仍然相同格式,故可算是Shortland女性主義三部曲之完結篇。
新片劇情十分簡單,年輕女攝影師Clare(Teresa Palmer飾),從澳洲來到德國柏林取景拍照,邂逅當地英文教師Andi(Max Riemelt飾)。兩人關係從「乾柴烈火」到「禁錮肉臠」,Clare從懷春,驚嚇到遷就,Andi則從溫文儒雅變成瘋狂佔有。兩人地位上下轉動,最終Clare能否無恙,走出Stockholm Syndrome變奏曲中的囹圄,應該是觀眾較為關注的收場情節。
改編自Melanie Joosten同名小說《Berlin Syndrome》,有著一夜情變酸的通俗背景,但尚有小說中常見的心態分析,特別是來自受害及加害者雙方的各別角度心境。換句話說,編導並沒刻意「惡魔」製造,反倒是讓觀眾或讀者見證故事人物的各個心境。導演Shortland為了尊重原著,保留Andi在怪異行徑外,還能見其「柔性」面。至於片名多少有受Stockholm syndrome影響,不同處是此種「人質情節」祇有在肝腸寸斷的Andi和仍處於驚嚇的Clare相擁而泣片刻得以驚鴻一瞥,其餘故事則著重於兩人的交集經過。 Shortland多次運用四週環境的瞬間影像,表現出當事者的片刻感觸,導致畫面特別討好。影片雖可算是驚悚題材,導演並沒濫用驚嚇情節,反倒是點到為止,恰到好處,相對地以加強心態描述,提高「綁架」事件影片素質。
貌似Kristen Stewart的Teresa Palmer,此番不再以動作嬌娃或是情愛美女出現,僅以內心及肢體挑戰來詮譯受困中Clare,成績優越,是次成功轉型演出。Max Riemelt演出性情上下起伏變化多端Andi,平凡型像卻是內心複雜,表現極具說服力。
《柏林症候群》題材絕非容易認同,甚而拒於門外,但絕對有別於同類型影片,甚而過之。喜愛藝術影片觀眾,值得給予機會觀賞。文:牙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