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繼續自挖瘡疤 : 大審判家 People vs Fritz Bauer

7★/10★                                                                                                   牙牙語

透過1961年美國影片Judgement Nuremberg(紐倫堡大審),世人對發生在1945年的紐倫堡審判有了相當程度認知。之後事隔近廿年的Auschwitz Trails(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審–脫逃餘孽),卻是由德國製作,如紀錄片「Fritz Bauer: Death by Instalments(2010)」,劇情片「Labyrinth of Lies謊言謎宮(2015)」及本片「大審判家(2016)」,方才讓世人得知二戰多年之後,尚有部分浪跡天涯改名換姓的納粹餘孽,最終受到裁決的真相。更妙的是做事一板一眼的德國人,連續兩年中推出揭發歷史真相的影片,並在國內外獲得好評,足以證明德國對史實批判的尊重態度。
「大審判家」開場,是Bauer本尊在紀錄片中短暫發言,說明二戰之後幾十年,德國人民應該有了面對過去屠殺猶太人過錯的心理準備。接著看到的是在50年代中年德國檢查總長Bauer,因工作認真忙碌發生意外,而其政敵處心積慮製造新聞,希望Bauer下台。可是Bauer愈戰愈勇,加上自己在二戰中僥倖生存的罪咎感,誓言捉拿傳聞在阿根廷隱姓埋名的納粹首腦Adolf Eichmann。年輕檢察官Karl Angermann受到Bauer重用,加入調查工作。可惜當時德國政府內外仍有不少人曾為納粹工作,如果抓住Eichmann,可能牽扯廣泛, 因而千方百計阻礙Bauer及Angermann繼續調查。Bauer只好將重要情報轉交以色列政府,終致以方得以往阿根廷私下逮捕嫌犯。影片也藉著Bauer和Angermann同袍友誼,暗示當時德國社會對「同志」不平待遇。
本片編導Lars Kraume並沒介紹過多Bauer的生平,將重點集中在Bauer如何涉及Adolf Eichmann最終落網過程。藉著Bauer心態及對話,展現其對二戰逃生的潛在罪惡感和誓志復仇決心。並以疑似同志傾向年輕檢察官Angermann,暗示Bauer本身性向。全片步調有些緩慢,但充滿懸疑,以Bauer辦案過程的高低起伏增加觀眾興致。
同志情結表現低調,卻悲情夾雜。其他服裝設計,場景取捨和氣氛打造,都極為符合60年代初期德國保守格調。 Burghart KlauBner演的Bauer霸氣十足,尤其是多次外在阻撓仍具強者信心,演出賣力令人說服。Ronald Zehrfeld詮釋工作熱誠,內心空虛的檢察官Angermann,多次運用面部表情得以發揮,是次令人印象深刻演出。「大審判家」是部頗有復古風格卻又顯示正義伸張的佳作。